「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近年来,以香港为引擎的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成为新时期中国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双循环』的新格局。」
河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李志强
河南省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河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李志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之际,豫港加快教育文化交流正合时宜,组建豫港教育文化交流服务中心,进一步深化豫港两地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
李志强介绍,目前香港已经进入空前好的发展状态,政局稳定疫情可控的香港由于离家近、名校多、费用低等优势深受内地尤其是高考第一大省河南考生和家长的青睐。
「河南省地处中原,不仅占据区位优势,而且在适龄升学人口、营商环境、文化资源等方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区域合作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李志强表示,组建豫港教育文化交流服务中心,旨在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东风,进一步深化豫港两地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寻求共赢发展。
为妥善做好筹建豫港教育交流服务中心相关工作,李志强建议: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功能。在香港联系爱国爱港心系中原文化的教育协会或专业教育机构,以此为依托在香港组建豫港教育交流服务中心,配合河南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在大湾区加强多边教育服务交流的开展和具体项目的落实,形成「双循环」格局圈内的教育文化交流和服务中心。
二是参与共享战略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规划,投入甚多。全力打造服务平台是我省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平台的桥梁作用,讲好中原故事,传播中原声音,在教育、文化等产业合作中,抓住机遇,赢得广阔市场。
三是创建活动论坛品牌。以主题论坛引领平台服务活动,每年定期在豫港两地推广主题项目,通过开展多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对话交流,解读政策机遇,大力推广中原教育产业的好经验好做法,收集整合有价值的国际教育文化信息,与时代同步。
四是教育文化产业走出去。河南省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甚多,在信息时代不乏宣传窗口,但鲜有好的平台推广和践行。中央倡导港澳台四地增进交流和融合,各项政策上能助力我省教育文化产业真正意义上走出去。项目启动越早,在「双循环」中越早占据主动,获得收益。
五是强化校际交流及师资力量的建设。河南省教育发展在「十四五」目标中明确将围绕全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科研资源配置,健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为河南「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依托豫港交流服务中心平台,可借东风,在世界级城市群内针对性开展校际合作,不断整合资源,锻炼积累人才。
六是帮助适龄升学人口拓宽优质高等教育学习途径。我省高考人数占全国高考总人数的1/10,是第一高考大省。香港、澳门等高等教育优势突出,享誉世界,可以很好弥补河南省高考学子升学竞争强、选择难的情况,能够提供更多升学路径,解决需求问题。
同时,豫港交流服务中心可以配合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及高校,做好港澳台学生赴豫高校升学就读的宣传和推广,做好教育文化交流,互通互鉴。
转自:香港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