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Hotline+852 2871 3818

香港教育局局长称检视本地生定义!非永居子女读大学或受影响......

2025-02-25| 最新消息



近年来,特区政府各项人才计划带动专才子女来港读书,香港社会关注外来学生以“本地生”身份升读香港大学。


教育局长蔡若莲近日表示,特区政府正检讨“本地生”定义,会参考外地的有效做法,例如会考虑申请人报大学前几年是否居港。




检讨香港“本地生”定义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近日出席教育局传媒午宴。她表示,当局正检讨高校录取学生的“本地生”定义,会参考英国、新加坡等地政策,以及咨询其他政府部门意见等。


蔡若莲指,香港学位竞争激烈,重新审视是为确保公平竞争,检讨并无设定时间表;除学费及收生准则,亦会考虑入读大学前3年是否通常居住当地等因素。


同时,检讨过程中需考虑是否会影响人才来港的意欲、香港的竞争力及吸引力等多方面因素。


蔡若莲又指,刚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及国家未来十年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那正正对应香港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国际化更是香港教育的重要目标,透过香港各所大学在学校课程设计、导师培训以及科研方面的优秀表现,带出建设国际教育枢纽的重要竞争力。


香港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李美嫦称,很多国家的大学并非只将学生划分为本地生和非本地生,会考虑加入更多类别。


香港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说,检视本地生定义“牵一发动全身”,当局未定何时完成检讨,或考虑从收生准则和学费入手,举例美国的州立大学为“同州”、“不同州”的学生设不同学费。




“考试移民”引争议





实际上,关于香港“本地生”定义的争议早已存在。根据现行机制,持引进人才受养人(首次签发为18岁以下)签证的学生被视为香港“本地生”。



此类学生报读香港政资大学本科课程,每年的学费只需4万多港元,仅相当于非本地生的三分之一或更少。


以港大为例,STEM类课程非本地生学费高达21.8万港元/年,而享受港府补贴的本地生学费仅4.45万港元/年。



有香港家长表示,部分内地人才无意来港发展,却通过申请“高才通”,为子女申请受养人签证,以本地学生的身份报读香港的大学,这样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属于“考试移民”,直接与香港中学生竞争大学资助学额,影响本地学生的升学机会。


为此,他们于去年10月成立了“本地学生大学学生关注组”,致函立法会及特区政府,促请重新检讨本地生定义,保障本地及真正来港生活建设的家庭。


关注组建议特区政府借鉴英国大学对本地生资格的定义,须有永居身份及3年定居英国、在当地高中就读3年等等,因地制宜设立适用于香港的条件。




议员忧影响抢人才




关注高才来港事宜的选委界立法会议员、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尚海龙表示,不少高才因教育而来港,忧虑此举影响香港“抢人才”。


尚海龙指不少人才来港,为给予受养人接受香港教育的机会,如改变“本地生”定义施加限制至不包括受养人的子女,或严重影响高才来港的意欲。


他续称,如教育局本次更改本地学生的定义,难免下一次又会有更改,“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亦难给予高才信心。


此外,他表示,香港流动性高,就算本地土生土长的学生,都可能出外读书,大学阶段再回港,如局方考虑申请人报大学前几年是否居港而去界定是否本地生,都会影响这一类人。


身兼岭大副校长的刘智鹏同样认为不应改变本地学生的定义。他解释指,香港居民本就被定义为本地学生,如果“另设一条队”,将高才受养人再划分出去,或许会违反《基本法》,难免有人会就此提出司法覆核。



此外,他表示自资院校收生情况本已困难,此举会进一步影响院校收生率。


对于香港特区政府检讨“本地生”定义,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END

<返回